





硒的来源
来自土壤的可溶性有机态硒,通过植物根部被吸收,然后,进入植物的内循环系统,通过茎-叶-花-果实的路径,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来自土壤的离子状态的硒,被以硒蛋白的形式保存在种子里。土壤中含硒成分本身较高,种出的农作物自身硒含量也高。
由于受土壤条件限制,更多的富硒农作物来自于一些人为添加硒肥的富硒产品种植企业。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何让我们日常吃的大米富含硒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团队通过“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联合武汉大学等科研团队,让富硒大米变成现实,并形成湖北标准版富硒大米。
据悉,湖北省大面积、高标准、科学严谨的标准化种植富硒水稻项目,由地大材料与化学学院田熙科团队联合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和湖北沙洋广华农工贸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而地大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实现了富硒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
2016年,项目以1000亩清洁耕地为基础,选育稻种,结合地大有机硒生物强化技术,实现了富硒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2017年,富硒水稻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至10000亩。检测机构分析结果显示:基地大规模种植的富硒水稻不仅品质好,而且“零农残+无重金属超标+富硒”。稻米总硒含量200—700μg/kg,平均含量454.3μg/kg,有机硒平均含量418.4μg/kg,有机硒占比大于90%,符合食品安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和湖北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的规定。
据悉,田熙科团队长期致力于有机硒产品的开发。针对当前自然富硒难以标准化、规模化,常规外源富硒生物利用率低、毒性大,茶叶富硒肥,富硒产业发展被严重制约的现状,田熙科团队经过艰苦科研和反复试验,掌握了有机硒生物富硒强化关键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
2014年,田熙科依托学校平台,创建了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首条规模化生产高纯有机硒的生产线,形成年产100吨高纯有机硒的生产能力,成功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公司致力于硒产品的深度开发,有机硒系列产品被广泛用于农林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大健康产业等领域。目前,自主研发的富有机硒植物营养剂、富硒胚芽粉等新产品,已在我国主要富硒农业地区进行应用推广,取得广泛的市场好评。

微量元素在农业上的用途
多少年来,农学家们普遍认为,除了“有机物元素”,硅、氢、氧和氮之外,仅有几种矿质元素(灰分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即磷、钾、钙、镁、硫。目前氮、磷、钾三种元素做为肥料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证实了植物生长还需要若干微量元素,重要的是硼、锰、锌、铁、铜和钼。对于一些高等植物还需要钴、镍等,一些低等植物还需要铝、钒、钪、、钨等。在农业生产中,增施肥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主要措施,一般正常情况下,投入多才能产出多。若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农作物需要的肥料可看作一个系统。氮、磷、钾、各种微量元素是这个系统的组成因素。各种元素比例是否合理与产出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湖北茶叶富硒肥-中地西能有限公司(图)由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有机硒,硒蛋白等”的企业,公司秉承“诚信经营,用心服务”的理念,为您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欢迎来电咨询!联系人:高经理。